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020-82351068

危险与机遇:《中国制造2025》对大型制造企业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时间:2019.12.12 15:37:46

当他们在国外购物时,他们会拿起一件小商品,产地肯定会说“中国制造”。劳动力多、价格低也是中国的主要优势之一。

凭借这些优势,中国一度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人口红利一度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如今,“中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让我们从一组关于中国制造业的例子和数据开始

2014年年夜,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5日,著名手机零配件代工企业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停业。随后,其兄弟东莞万事达卡和联盛有限公司相继倒闭。

2015年1月,东莞东莞一家手机零部件制造商的老板背负1.35亿元债务逃走,裁员400人。东莞兆鑫通信有限公司,从事制造非品牌手机,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超过1000名员工失去工作,其董事长高敏自杀身亡。

2015年2月,微软计划在春节假期前关闭诺基亚在东莞的工厂。与此同时,微软在北京的诺基亚工厂也将关闭。据称,诺基亚在东莞和北京工厂共裁员9000人。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企业聚集在一起,生产水平和制造规模不一。根据市场支配规律,每年有几十家企业倒闭并不少见。但这个制造业大省相继出现的企业倒闭与以往不同,这个企业倒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如何?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明显放缓。因此,201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稳定增长7%的目标。不得不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逐步显现。 十年来,中国制造业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一个引以为豪的“东莞堵车,缺货世界”曾被用来形容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反映出中国制造业曾经辉煌,但现在“低成本优势将消失,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压力“成为当今中国制造业的无奈局面,中国制造业的失败已经开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如何涅盘重生?在所有制造企业面前。”中国制造业在2008年幸存下来,但不是2015年。 中国制造业怎么了?

二、工业的发展是其他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制造业是一国工业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中国和美国分别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20.3%和16.2%。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拥有巨大的制造量,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迫切需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然而,中国制造业仍面临诸多矛盾,其中最突出的是五大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制造业自主研发的总体设计、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研究和应用、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一直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造成制造业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只能被动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2)核心技术薄弱,缺乏通用技术。2013年,中国已成为机器人消费大国,居世界第一位,但80%的机器人是进口的,工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依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提供的关键技术,由他人控制。

(3)缺乏自主营销品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名制造企业的数量和影响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自身营销和战略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全球营销经验,只能进行“价格战”,主要依靠国外经销商或合作伙伴的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三大制造大国的行列,但与美国、日本相比,不仅中国知名品牌屈指可数,而且中国企业也没有一家进入世界机械500强前十名,进入世界机械500强的中国企业只有9家。

(4)缺乏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我国制造业升级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大力培养和广泛吸收高级科技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较大,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强度不高,科技人才素质不高,创新人才严重不足。

(5)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我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扩张和城市化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极大浪费和破坏,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不合理的生产结构、落后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下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三、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战略规划

对先进制造业作出前瞻性安排 中国制造业不仅面临诸多矛盾,近年来也面临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兴起。各国已出台战略计划,为先进制造业作出前瞻性安排:

(1)2012年,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规划》,提出“哪里发明,哪里制造”的口号,重新占领世界制造业市场。为此,美国政府成立了包括数字制造与设计、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制造、光电集成制造、智能制造等多个制造创新研究机构,为相关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服务。

(2)德国于2013年启动“工业4.0”战略,建设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和人为因素工程的智能工厂。这是智能制造引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虚拟系统的结合,将制造业转变为智能制造业。

(3)英国还发布了“未来制造”报告,提出未来制造,并建立了包括先进制造和成形技术在内的7个“高价值制造研发中心”。制造业不再是传统的“先制造后销售”,而是“服务+再制造”——更快、更敏锐地响应消费者需求,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快成果转化。

(4)日本的复兴战略。该战略以国内需求为重点,重点关注与提高生活水平和振兴国家和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以及为这些领域提供担保的中小型企业,称为“日本复兴的四个项目”。

(5)法国的“新工业法国”、巴西的“工业强国计划”和印度的“国家制造政策”。 不同的战略名称传达了同样的信息: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的焦点。各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进行战略部署和技术突破,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制高点,这些领域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凶猛。当过去的成本优势不再存在时,是否建立新的优势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成为“世界工厂”近30年之后,中国的制造业将如何超越和突破?

四、中国政府如何布局制造业

打赢一场无烟但关乎国家未来工业制高点之战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 报告指出: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智能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以及战略战术的行动计划。

根据当前形势,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9项战略任务、5项重点工程和一批重大政策措施,以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我们也在着眼长远,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我们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前瞻性地谋划了十大战略领域的重大突破,制定了未来三十年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路线图。

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升级、动态调整和滚动推进的指导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与中小企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取得实效。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将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据此,“中国制造2025”后续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包括各部门关注的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

五、“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重道远

首先,制造业的改善不会是一个短期的项目。十年后将限制在2025年,提醒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为制造业长期艰苦的转型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罕见的“10年计划”,“长期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强调“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不应完全照搬他国,而应立足中国制造业的具体实际,着眼于中国制造业的具体问题。

因此,中国应立足于制造业,以制造业为出发点,尽快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研发创新,逐步向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过渡。 “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国家层面看,要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尽快出台具体配套措施,抓住机遇,提升制造业重点配套产业的竞争力;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并购。从企业的角度看,要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把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转化为质量和效率的竞争优势,改变消耗大量资源、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粗放型制造业,推进绿色制造。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以宽带、无线互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报告,以公路和铁路、传统金融机构、能源设施和零售网络为代表的物流网络是传统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宽带、云计算中心、互联网金融机构等软硬件设施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基础设施”。

今后要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工业4.0的中文版本。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德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然而,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必须根据当前技术快速更新的趋势,建立与职业平行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职业学校或学院课程,形成与职业相结合的终身教育。

六、“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对我国制造业具有指导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的竞争性产业,制造业至少在未来10年内仍将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过去简单复制和快速增长的“好日子”将不再存在。要为制造业长期艰苦的转型升级做好充分准备。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加,以及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大,我国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因此,中国需要利用这一趋势,改善其工业和经济结构。”“中国制造”是中国30年来创造的经济奇迹,下一步要向“中国设计”、“中国创新”的高端发展“中国制造2025”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也印证了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国家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发展制造业对实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为中国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实施中国制造2025倡议,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前两次工业革命历史经验教训,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转型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酝酿新的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的突破,正在带来深远的产业变革。

3.实施“中国制造2025”倡议,推动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战略要求。一百个“两个”目标和“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我国制造业。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该专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贯彻落实“两个一百”目标和“中国梦”要求的制造强国战略,继续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45”,庆祝世界领先制造业强国创建一百周年,伴随着制造业的繁荣富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中国制造2025”对大型制造企业的影响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这个行业也只有10%是数字化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产业革命的升级,包括“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意味着提高效率和效率的巨大潜力。同时,竞争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剧烈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也会增加。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工艺和能力要求都将发生变化。跨国竞争将带来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他们不做好转型的准备,施乐和诺基亚商业帝国衰落的故事将会重演。事实上,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集成化智能制造是主要方向:据工信部测算,未来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至少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长,未来将实现互联、集成,智能生产、数据处理和产品创新都将直接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管理局通用电气(GE)估计,工业互联网可能影响全球46%的经济(约32.3万亿美元)。

制造业仍然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最直接的动力。《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涵盖的特定行业和行业将有巨大的投资机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将是中国制造业新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主要方向。受此带动,国内众多制造企业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机器人、无人机、大型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制造等行业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为这些行业注入活力。 随着“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的投资机会有望全年持续。互联网、集成控制、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五大核心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rfid、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和汽车电子等行业有望成为投资热点。